杜善义,力学和复合材料学家,中国工程院院士。哈尔滨工业大学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教授,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;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院长,国家商用飞机咨询组成员。主要从事飞行器结构力学与先进复合材料方面研究,在重大装备结构轻量化、高速飞行器热防护与热结构、多功能与智能复合材料方面取得重要研究成果,获国家科技奖共6项,第二届“钱学森力学奖”,中国复合材料学会“终身成就奖”,哈工大首届人才伯乐功勋奖,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,并获国际复合材料委员会WORLD FELLOW荣誉称号。发表论文200余篇,撰写《复合材料细观力学》、《智能材料系统及结构》等著作10部,已培养博士近百名。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。
陈予恕,工程非线性振动专家,中国工程院院士。俄罗斯应用科学院外籍院士;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常委理事,非线性振动专业委员会主任,中国力学学会一般力学副主任,《非线性动力学学报》主编,美国JVC(国际振动控制学报)编委,IFTOMM非线性振动技术委员会委员。我国工程非线性动力学的主要创始人之一。主持完成了国家重要科技项目20余项,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“九五”重大项目“大型旋转机械非线性动力学问题”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“超超临界汽轮发电机组转子系统的若干非线性动力学问题”。为解决机械振动失稳难题,首次提出了求非线性系统周期分岔解的方法,该方法被国际同行命名为C-L(Chen-Langford)方法。C-L方法突破了传统非线性振动理论发展的瓶颈,促成并发展了新的学科方向——工程非线性动力学。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,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3项、二等奖6项,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和天津市专利金奖1项。发表的300多篇论文中收入SCI、EI共100多篇,出版专著4部。
冷劲松,智能材料和复合材料力学专家,中国科学院院士,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,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。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,博士生导师,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,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,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。长期从事智能结构的力学、设计及应用研究,建立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本构理论,发明多种形状记忆聚合物材料及智能变形结构。当选美国科学促进会(AAAS)、国际光学工程学会(SPIE)、英国皇家航空学会(RAeS)、英国材料、矿石和冶金学会(IMMM)等多个国际学会会士(Fellow);现任国际复合材料委员会副主席、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副理事长、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主编、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mart and Nano Materials主编;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各1项,并获国际复合材料委员会World Fellow奖、全国创新争先奖状。
赫晓东,博士生导师,中国工程院院士。长期从事特种环境复合材料工程力学理论与应用研究,在力-极端环境多场耦合、跨尺度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制方面取得多项系统性、创新性成果,为多个重大工程的成功研制做出突出贡献。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主任、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、教育部创新团队负责人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力学学科评议组专家、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监事长、黑龙江省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联盟理事长、黑龙江省人大代表。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、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、首届创新争先奖牌(团队)、黑龙江省最高科学技术奖、黑龙江省省长特别奖、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17项。发表SCI论文350余篇,7次封面报道,SCI引用超过11000次,H因子超过50,出版专著5部,授权发明专利150余项,获软件著作权9项,制定国家标准2项。